学位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位点 >> 正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4年)
发布时间:2025-02-26

2011年我校获准设置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下简称学位点),由信息工程学院与管理学院共同建设,分别授予0871工学和1201管理学硕士学位,目前已形成中医药标准化与信息化、中医药数据处理与分析、医院管理与医疗保障、医药经济与管理等四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拥有一支由中医药、管理学、信息技术、数学等多学科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23人,正高8人,副高15人。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2021年度获批为湖北省优势特色重点培育学科,学位点还拥有国家中医药局中医药信息学重点学科、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培训与研究中心、中医药信息学继续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项目监控平台技术服务保障中心,湖北省中医药信息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医药数据中心、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名师工作室、湖北省一流教学团队、医药经济与管理、农村医疗保障两个校级研究中心、湖北中医药大学应急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大数据发展研究中心、中医药标准化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学科平台。

2024年度,硕士生招收人数为9名,共有在读研究生31名,毕业及学位授予人数为6名,就业率100%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扎实推进“学习提能促发展”“正风提效抓落实”“党纪学习教育”,构建“1+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通过强化专业特色、丰富育人载体、整合育人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研究生教育培养全过程。

一是聚焦一个重点,即以党支部组织力提升为重点。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落实到位,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养机制,施行“群团推优+知识测试+德育考核”多元化、过程化培养考核。今年完成第88期和89期党校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核工作,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入党初心,在各自学习工作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同学们中树立良好的“好学生”“服务员”“宣传员”的形象。研究生所在的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获得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二是用好三个抓手,即“线上线下双向互动”的理论学习抓手、“党建引领班团建设”的实践育人抓手、“学科专业与支部活动有机融合”的特色活动抓手。常态化开展走访参观、理论学习、政策宣讲等多样化线上线下活动,今年2次组织党员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中共五大会址和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开展警示教育,让党员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开展了“义务维修进社区,为民服务做实事”志愿服务活动,“一对一”学习帮扶活动,“奋进新时代,书写新篇章”主题升国旗仪式,迎国庆红色爱国主题观影活动等,并加强校地全方位合作,组织志愿服务团队赴黄石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索中医药引领乡村振兴新模式,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武汉市青菱渔场党支部举行党建共建,以“党建红”不断引领“生态绿”,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意识和服务中医药发展的意识。

本学位授权点现有研究生党员18名,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分别配备了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1名,辅导员1名。2人获2024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本学位点积极认真执行学校有关研究生培养制度,并根据学位点的特点不断完善,旨在保障学生培养质量,提升培养成效及影响力。

2024年学位点引进博士教师2人,新增硕士生导师5人,导师队伍(数量及水平)能满足研究生培养要求。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每学期开展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培训与考核,为保证培养质量,硕士生导师必须有在研课题才能给予学生分配。

学位点注重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学习及落实,做到事前计划、事中监管以及事后考核规范化,切实保障研究生培养制度落到实处。认真组织实施研究生专业课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命题规范,考试过程严谨有序,确保培养环节管理规范。学位论文答辩各环节严格把关,硕士生论文均符合要求,未有不合格论文。

积极促进研究生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及各类实践教育活动。本年度本学科举办了濒湖论坛学术报告会2场,信息工程学院博士论坛学术讲座8场,杏林经管论坛6场及多场医疗卫生信息化学术讲座。研究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交流活动情况累计20余人次。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为更好培养适应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人才,2024年修订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加强研究生课程的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了研究生课程授课教师负责制;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申报并增开了1门校研究生课程《医学数据、模型、知识与决策支持》;组织教师申报研究生教育课题申报。

举办了第二届研究生时珍创新论坛信息工程学院分论坛,10名硕士研究生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主题汇报,对自身研究成果的特色和亮点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和交流。依托湖北省中医药信息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通过参与组织“中医症状积分量表标准体系”编制中期研讨会、“数字驱动 数据赋能 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为主题的第五届湖北省中医药信息大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统计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等学术活动,锻炼了工作能力;积极鼓励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本年度2名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并做报告,多名学生参与国内学术交流,拓展了学术视野、深入医院、企业开展实习实践,提升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本年度教育质量总体有所提升,学位论文抽检合格,学生选题切合专业培养计划要求,而且具有较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学科研究生2024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篇,其中1SCI。研究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4项,《高速公路应急车道紧急启用模型》获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中医皮肤病知识图谱的构建及应用》获第三届博览医书杯中医院知识图谱大赛三等奖,《融合多模态数据与Stacking集成学习的甲状腺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获2024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湖北赛区研究生组二等奖,《实证研究技术进步,中医相得益彰,溯本求源悬壶济世,与华夏子孙共享健康——基于十四五中医发展规划的湖北省中医药人才2023年发展现状及调查报告》获正大杯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湖北赛区研究生组选拔赛三等奖。

本年度招生人数较去年减少,下一步招生工作重点是加大宣传力度,稳定本校优秀生源,另一方面吸引其他高校的优秀生源,提高第一志愿报考率和录取率。

六、改进措施

本学位授权点将持续加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建设改革,并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提升招生质量,持续稳定招生规模。同时,积极引导,留住本校优秀学生进一步深造。二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持续改进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确保每一个培养环节取得实效;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训练,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训练和交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三是紧密结合学术发展前沿,强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Copyright 2023 湖北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6号

联系电话:027-68890145